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医药科学》 > 2015年第11期
编号:12792093
张长青:基于损伤机制的桡骨骨折分类临床意义与价值(1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5年6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1期
     “今天我不是改进传统分型所提出新的分型,而是提出基于损伤机制的桡骨骨折分型的理念。发生骨折时,Colles分型是摔倒时手掌着地,应力决定了骨折的分型。这些道理大家都清楚,问题是如何在实践中去应用。要把机械地对骨折进行分类、分型,变成去了解损伤发生机制、发生机制与骨折分型有什么关系?怎么看待骨折分类?了解基于损伤机制的骨折分类,对治疗有何帮助?”

    在第一届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学术大会上,上海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、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张长青教授如此表示。

    骨折分型,如何便于临床应用?

    张长青教授主要致力于骨科疑难疾病和骨科生物材料的研究。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的临床工作,目前已完成超3000例病例,成功率达80%以上,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。该项手术方式已在国内推广,解决了大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疾苦;全年手术量已超过美国Duke大学,处于国际第一的位置。他在国内首先引入PRP技术,经过10年努力,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进入市场,并实现产业化,解决了大量疑难病的治疗,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转化医学成功项目。

    骨科学进步的标志之一,就是不断提出并逐步完善骨科疾病的临床分类、分型 ......
1 2 3下一页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4679 字符